查看原文
其他

愚君看天下 | 热话题与冷思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欧盟与中欧关系(一)

于洪君 察哈尔学会 2023-12-14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作者简介


于洪君,察哈尔学会首席专栏作者、中国前驻乌兹别克斯坦大使



编者按:作为当今世界上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性组织,欧盟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广泛的国际影响力,在经济全球化、全球治理改革、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当前,世界正处于冷战结束以来最深刻最复杂最微妙的历史变革期。欧盟在国际事务中的表现如何?英国脱欧会给欧洲一体化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新冠肺炎疫情对欧盟产生了怎样的冲击?中欧关系近年来有哪些新的发展,遇到哪些新的问题,面临哪些新的挑战?围绕这些国内外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特邀请察哈尔学会首席专栏作者、中国前驻乌兹别克斯坦大使于洪君教授进行深入探讨。此为第一篇,主要讨论欧盟的世界地位以及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作为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综合实力雄厚的国家联合体,欧盟是国际格局中一支重要战略性力量。请您结合欧洲一体化的发展历程谈一谈对欧盟世界地位的理解。    ●我们所说的欧盟,是欧洲联盟的简称。它的直接前身是1967年7月1日联邦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以《布鲁塞尔条约》为基础成立的欧洲共同体,即欧共体。为什么说欧共体是欧盟的直接前身呢?因为欧共体也有一个前身,这就是1952年根据法方建议,法、意、荷、比、卢、德六国成立的欧洲煤钢共同体。1957年,该六国又成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7月,上述三个共同体整合到一起,建立了总部设在布鲁塞尔的欧洲共同体。也有人把1958年1月1日《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建立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通称《罗马条约》)签署的日子,看作是欧共体诞生日。
需要指出的是,欧共体成立时,欧洲正处于深刻分裂状态,各国间开展大范围深度合作非常困难,全区域全方位合作还无从谈起。因此,时隔八年,即1973年,欧共体才走出扩员发展第一步,正式吸收了丹麦、英国、爱尔兰三国。1981年,随着南欧国家希腊加入,欧共体发展为10国。1982年,另外两个南欧国家即西班牙和葡萄牙同时加入,欧共体成员国增加到12个。这些欧洲国家走到一起,寻求联合,开展合作,目的就是要避免欧洲国家以邻为壑、兵戎相见,导致两次世界大战那样的悲剧重新上演。
1991年12月,苏东剧变尘埃落定,东西方冷战宣告结束。欧共体成员国认为欧洲的一体化机会已经来临,旨在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的《欧洲联盟条约》,即《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应运而生。1993年11月,《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生效,世界上最大的区域合作组织欧盟宣告诞生。1995年初,瑞典、芬兰和奥地利3国入盟,欧盟由最初的6国扩大到15国。
进入21世纪,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2004年5月,原苏联在波罗的海地区的3个共和国即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东欧地区的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原属南斯拉夫联邦的斯洛文尼亚,以及马耳他、塞浦路斯,总共10个国家,一起加入了欧盟。2007年7月,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也加入了欧盟。2013年7月,原属南斯拉夫的克罗地亚也成功地加入了欧盟。至此,欧盟成员国发展到28个。
我们说欧盟是国际舞台上一支重要力量,主要不是因为其成员国越来越多,而是因为它属于特殊形态的国家集团,其最终目标可能是邦联式的欧洲合众国。当然,即使欧盟最终发展为邦联,它也会有别于现在的美国,更不会类同于原来的苏联和南斯拉夫。当前,它处于由地区合作组织向特殊形态的邦联式国家转换的历史过渡期,带有准邦联式国家的许多属性和特征。因此,欧盟的一体化程度,远高于东南亚国家联盟、阿拉伯国家联盟、非洲联盟以及美洲国家组织。
2012年,欧盟由于“60多年来在欧洲推进和平、和解、民主和人权”(人民网斯德哥尔摩2012年10月12日电)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它在全球事务中的作用和影响因此进一步上升。可以说,欧盟问世是冷战后世界走向多极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国际力量对比关系持续改变与地缘政治格局深刻重组的一个鲜明例证。
根据欧盟条约,各成员国的法律地位完全平等,但要向欧盟领导机构让渡部分主权。这种主权让渡不仅表现在经济、税收、货币等方面,同时还表现在立法、司法、外交、安全等诸多领域。因此,欧盟成了世界上前所未有的超国家行为体。从国际关系和国际法的角度看,它应有任何国家和国家组织都不具备的行为能力。也正因为如此,国际社会一直认为,欧盟是世界多极化进程中的重要一极。

▲前些年,欧盟扩张势头十分强劲。1995—2013年,欧盟3次扩员,吸收了18个新国家。新老成员国之间、富国与穷国之间,出现了矛盾与冲突。特别是2008年欧洲金融危机爆发时,它的内部矛盾进一步彰显。否定欧洲一体化、否定统一货币、否定欧盟的作用、否定欧盟未来的疑欧主义,在许多国家泛滥开来,成为反对区域合作、进而反对经济全球化的精神动力。与此相关联的民粹主义、孤立主义、保守主义和排外运动,风起云涌。您如何理解这些现象?
●欧盟在发展过程中之所以出现理念与实际相脱节、动机与效果不统一的问题,我觉得,主要原因在于一体化操之过急,吸收新成员过多。实际上,欧盟早期发展还是比较慎重的。前3次扩员发生在冷战结束之前,18年间只吸收4个国家。冷战结束后,出于意识形态考虑和地缘政治需要,欧盟急于吸纳原来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所谓“转型国家”,意在显示资本主义制度的优势和潜能。“消化不良”和“理念冲突”问题骤然显现。
欧盟作为一个新型的全面发展的地区一体化组织,内部机构设置和职权划分,不可能十分完善,一步到位。早在1999年时,欧盟就已经发生过预算风波。当时,欧洲议会拒绝批准欧委会提出的预算草案,并且成立调查委员会对欧委会进行调查,结果导致欧委会集体辞职。这场风波充分说明,欧盟的制度建设远未到位。
此外,还应当指出的是,虽然冷战后欧洲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发展取向已大同小异,但各国的自然秉赋、历史传承、治理模式,还是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差异。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社会保障体系不统一的问题尤其突出。新成员国急于入盟,目的就是要获得欧盟的经济救助和财政扶持,让本国民众过上与老成员国同样富足殷实的生活。欧盟无力迅速解决这样的繁重任务,像英国这样的老成员国,根本不想充当“扶贫者”。新老成员国彼此间形成了埋怨情绪,甚至产生了离心倾向和社会反感。
▲请您谈一谈这种“相互埋怨”和“社会反感”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首先,2008年的欧洲金融危机以主权债务危机方式,在南欧五国即希腊、西班牙、葡萄牙、爱尔兰、意大利集中爆发。当时,该五国希望以欧盟提供大量援助为依托,继续实行宽松政策,以保持原有的社会福利和生活水平不变,但遭到西欧国家强烈反对。以德国为首的西欧各国同意提供适度援助,但要求受援国必须采取财政紧缩政策,减少政府开支,降低工资标准,削减社会福利和各种生活补贴,然后按双方约定的条件和期限,还清债务。南欧国家认为这些条件过于苛刻,与西欧国家产生了剧烈冲突。某些国家内部出现了大规模的社会抗议风潮,导致经济危机、社会危机与政治危机相互叠加,整个国家陷入破产边缘。这场危机后来化解了,但后遗症很大。南欧国家与西欧国家民众之间形成了非常深重的心理隔阂。
其次,在前几年爆发的难民问题上,中东欧国家与西欧国家产生了严重冲突。2011年中东动乱发展为大规模战乱后,大量难民涌入欧洲。德国政府和欧盟领导机构主张所有成员国都要接纳难民,以缓解德国等富国的压力,但中东欧国家坚决反对。有的国家甚至建立了边境墙,对难民严防死守。2017年12月,欧委会曾因此将匈牙利政府告到欧洲法院。
另外,东西欧国家之间的价值观体系和社会治理方式存在很大差异,这也导致欧盟内部时常发生矛盾和冲突。例如,2017年波兰进行司法改革时,欧盟强势干涉,理由是这种改革违背了欧盟倡导的司法独立和三权分立原则,不符合欧盟认可的法治精神。2018年,欧洲议会还以448票赞成、197票反对通过了惩罚匈牙利的决议案。原因是匈牙利政府破坏司法独立,限制言论和学术自由,剥夺弱势群体和难民的权利,违背了欧盟的核心价值观。
最后,还要补充一点。中东欧国家与西欧国家在欧盟内部改革问题也存在着严重分歧。西欧国家主张的欧盟改革,意在放弃几十年来决策过程中一贯实行的一票否决制,转而采取所谓的有质量的多数票表决通过原则。这样的表决原则一经确立,中东欧国家势必失去借助一票否决机制维护自身权益的最后手段,因而坚决反对。



责任编辑:郎亚娇、徐坤阳


  往期推荐


愚君看天下 | 扩大人文交流与合作,强化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意识


愚君看天下 | 中美两国开展数字经济合作的问题与前景


愚君看天下 | 重构中美关系应以平等相待互学互鉴为基础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